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每日動態
銀川鄉村文旅IP強勢出圈
銀川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www.newbrewcountry.com
來源:銀川日報 2025-07-07 09:31
字體顏色:
[紅]
[黃]
[藍]
[綠]
保護視力色:
字體大小:
[小]
[中]
[大]
恢復默認
孩子們在農業產業園參加研學課堂
利思·田園蜜語獨具特色的民宿
寧夏稻漁空間鄉村生態觀光園
盛夏的銀川鄉村,恰似一幅流動的畫卷:賀蘭山東麓的民宿小院里飄出葡萄酒醇香,稻漁空間的玻璃棧道旁七彩稻田的美景令人贊嘆,白芨灘的露營基地中傳出人們的陣陣歡笑,閩寧鎮的工坊里巧娘們正飛針走線制作著非遺手鞠球……當傳統農耕文明遇上現代文旅思維,銀川鄉村正悄然上演著一場驚艷的“變形記”。從“千村一面”到“一村一品”,從“鄉村旅游”到“農耕體驗”,一個個獨具魅力的鄉村文旅IP如雨后春筍般涌現,成為開啟鄉村振興之門的“金鑰匙”。
跨界融合?鄉土稟賦煉成“吸睛”爆款IP
行走銀川鄉村,單一農耕圖景已成過往。資源跨界融合,正孕育出一個個引爆市場的文旅新地標。
在金鳳區豐登鎮潤豐村,利思?田園蜜語農業生態產業園將“農旅文教”熔于一爐。“一到暑假,我們這里幾乎天天滿員。”園區負責人言語間難掩欣喜。園區內,寧夏特色的靈武長棗、中寧圓棗與精品葡萄同棚生長,7大品類、11棚果蔬既是豐饒物產,也是研學與采摘的鮮活教材。這里以現代農林為基、加工為翼,構建“一帶二園九區”格局,將科技與人文織入田園。游客可漫步鄉間尋野趣,或體驗燒烤垂釣之樂;典農云居民宿以自然與現代交融的設計,成為都市人向往的放松之地,讓傳統農業煥發復合業態新魅力。
向北而行,位于賀蘭縣的寧夏稻漁空間鄉村生態觀光園為農業注入藝術與生態智慧。以廣袤稻田為畫布,彩色稻禾為顏料,勾勒出巨幅生態畫卷,魚、蟹、鴨子悠游其間,趣味盎然。觀景塔、玻璃棧道、科普長廊點綴其間,將傳統稻田升華為集觀光、科普、休閑于一體的綜合景區,實現了生態農業、水產養殖、休閑旅游與加工銷售的完美融合,成為銀川一二三產融合的樣板。
視線轉向靈武市東塔鎮果園村,“古棗溪園”依托300畝百年古棗林,雕琢“長棗文化”IP。該項目一期以秦渠水系和棗林生態為基底,打造林下無動力樂園、親水露營基地、棗研課堂等多元板塊,深挖林下休閑、度假、康養等潛力,構建以長棗文化為核心的農文旅融合產業鏈,讓古棗樹結出產業新果。
從利思?田園蜜語的復合業態、稻漁空間的藝術農業到古棗溪園的林下經濟,銀川以“農業+”為策略,捕捉旅游新趨勢,推動文旅與農業、教育跨界融合,優化結構、延伸鏈條,讓沉睡的鄉土資源迸發出強大“吸睛”能量,曾經寂寂無聞的小村紛紛蝶變為網紅打卡地。
深耕主題?個性魅力破解“留量”核心密碼
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銀川鄉村深諳“特色即生命力”,通過追求極致的主題化運營,打造不可復制的鮮明IP,將短暫的觀光“流量”轉化為深度體驗的持久“留量”。
賀蘭縣立崗鎮星光村的破題之作充滿詩意——將浩瀚宇宙與農耕文明巧妙嫁接,36間主題民宿以二十四節氣與十二星座浪漫命名,風格迥異的設計精準匹配多元客群。星座民宿配備專業望遠鏡與觀星臺,滿足游客探索蒼穹的夢想;每個院落按不同主題設計研學、游樂場景,為非遺注入濃郁文藝氣息。星光村以星空為魂、傳統文化為根,讓游客在仰望星空與沉醉田園間感受詩意棲居,成為回頭客不斷的“留量”磁極。
賀蘭縣金貴鎮牡丹花鄉以花為媒打造“美麗經濟”。園區百種鮮花織就繽紛花海,并不斷解鎖“新玩法”:露營燒烤區煙火升騰,萌寵樂園童趣盎然,稻田上空的熱氣球成為浪漫打卡地標,輕奢營地、天空之鏡等新項目持續引流。依托“牡丹+”“林果+”“農業+”的多元融合路徑,借力沿黃明星小鎮區位優勢,金貴牡丹花鄉將“顏值”轉化為富民“產值”,打造出鄉村文旅新增長點。
靈武市梧桐樹鄉陶家圈村則直擊都市人心靈,打造了“認養地塊”農夫樂園。整齊的田地里,羽衣甘藍、貝貝南瓜等作物長勢喜人,游客可化身“農場主”認養專屬菜園,選擇全程托管或親身參與種植,深度體驗“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的農耕之樂。這種“全程托管+休閑觀光”的模式將土地轉化為情感連接的載體,地方特產借力旅游與電商直播成為“舌尖風物”,讓“留量”有了更豐富的內涵。
從星光村的宇宙哲思、牡丹花鄉的絢爛美學到陶家圈村農夫樂園的農夫體驗,銀川鄉村以主題深耕和個性化表達塑造高辨識度文旅名片,破解了“流量易逝”的行業難題,為鄉村振興筑牢可持續發展的“留量”根基。
生態賦能?鑄就IP“長紅”基因
文旅IP的長久生命力,根植于深厚的生態底蘊與文化內涵。銀川深諳此道,讓綠水青山的饋贈與非遺技藝的傳承,成為鄉村IP“長紅”的核心密碼。
西夏區鎮北堡鎮昊苑村的昊然山居,是生態與文化賦能鄉村旅居的典范。這座地處賀蘭山下的“全國甲級旅游民宿”,仿古木門半掩著現代風情庭院,智能化設施與自然景致完美相融,“回頭客多,節假日一房難求”成為其口碑的最佳注腳。客人可一邊品鑒葡萄美酒,一邊靜賞賀蘭山的壯美,享受都市難覓的慢生活。毗鄰的西村海棠民宿以復古靜怡的氣質,為都市人辟出一方世外桃源。昊苑村依托19座酒莊及千余公頃葡萄園,創新探索“葡萄酒+民宿旅游+民宿文化”模式,打造了集品鑒、旅游、文化、觀光、農事、特色民宿于一體的“六位一體”集群,十余家特色民宿同頻發力,讓葡萄酒醇香與山居詩意交融,為鄉村IP注入歷久彌新的魅力。
在靈武市郝家橋鎮胡家堡村,昔日“蘆葦之鄉”依托獨特自然稟賦,變身炙手可熱的“胡家堡漁樂營地”。作為寧夏首批特色旅游村,這里文化主題公園、網紅轟趴館、專業垂釣池、星空露營地、特色燒烤區、精品民宿、繽紛花海一應俱全。“天天有漁垂釣館”“水上樂園”“別人家轟趴館”等特色打卡點人氣爆棚,成為靈武市鄉村旅游一張響亮的“漁樂”主題名片。
靈武市白芨灘防沙林場的“青綠蒔光露營地”,則書寫著震撼的生態反轉傳奇。這片曾經“沙進人退”的荒漠,經過三代治沙人半個世紀的奮斗,奇跡般實現“綠進沙退”。2024年,依托來之不易的生態根基,“青綠蒔光露營地”應運而生。營地以“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核心理念,匠心打造鹿鳴、林宿、森餐、聽風四大區域,融合了觀光、餐飲、拓展、露營等業態。作為“中國青少年綠色教育營地”,其更深層使命在于生態教育:通過設計豐富課程,引導青少年在與自然互動中樹立生態文明理念。營地以生態修復奇跡為基礎,疊加教育功能,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綠色典范,其IP生命力正源于一代代人的堅守與傳承。
從昊苑村的葡萄酒文化旅居,到胡家堡村的漁樂生態體驗,再到白芨灘的治沙生態教育,銀川鄉村IP以生態為骨、文化為魂,將自然饋贈與人文積淀轉化為可持續發展的內核動力,在歲月沉淀中愈發彰顯獨特魅力。
非遺煥新?老手藝成為致富新IP
文化賦能是銀川鄉村IP“長紅”的靈魂支柱,銀川積極推動非遺深度融入鄉村旅游肌理,讓古老技藝在新時代煥發新生。
在西夏區麻編傳承基地,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張璟手指翻飛之間,一個造型古樸的杯墊迅速成形。“每年暑期,來我們這里的研學團隊和家庭游客特別多。”她的忙碌正是“非遺+旅游”蓬勃活力的縮影。自2016年建立基地、2020年升級為工坊,張璟將麻編技藝傳承與鄉村振興緊密結合——不僅培訓移民村婦女掌握技藝,使其成為增收巧手,更通過打造沉浸式體驗項目豐富了鄉村旅游的文化維度。
在永寧縣閩寧鎮非遺扶貧工坊,一雙雙巧手飛針走線,一個個做工精致的手鞠球、香包不斷誕生。“一定要創造出屬于閩寧鎮的非遺品牌!”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劉亞明語氣堅定。從原隆村起步,她的非遺扶貧項目已輻射至多個村莊,訂單與研學團隊絡繹不絕。通過“非遺+旅游”,銀川讓古老技藝在新時代煥發勃勃生機,游客在領略塞上風光之余,得以深度探尋鄉村獨特的文化根脈,傳統手藝真正轉化為致富手藝,也讓“非遺助力鄉村振興”成為銀川文旅最鮮明的標識。
銀川以生態為基、文化為魂,解鎖了鄉村可持續發展的基因寶庫,為一個個獨具魅力的文旅IP注入了抵御時間沖刷的“長紅”生命力,鋪就了鄉村振興的錦繡前程。如今,塞上湖城正以創新之姿,書寫著現代鄉村文旅發展的驚艷篇章。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