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開內容快速切換
當前位置: 首頁>政府信息公開>政府部門信息公開>銀川市統計局>法定主動公開內容>統計信息>統計分析
索 引 號: | 11640100010086004H/2025-00112 | 發布日期: | 2025-05-21 |
---|---|---|---|
發布機構: | 銀川市統計局 | 責任部門: | 銀川市統計局 |
名 稱: | 銀川市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取得重要成果 |
銀川市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取得重要成果
銀川市統計局
銀川市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
(2025年5月4日)
??
根據《全國經濟普查條例》規定和《國務院關于開展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的通知》(國發〔2022〕22號)、《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做好我區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工作的通知》(寧政發〔2023〕8號)精神,2023年2月9日,市政府印發了《銀川市人民政府關于做好我市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工作的通知》(銀政發〔2023〕1號),全面啟動銀川市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堅強領導下,在各縣(市)區、各部門和各級普查機構的共同努力下,經過我市2600余名普查人員的艱辛努力以及全市范圍內普查對象的積極配合,普查數據采集審核和匯總評估工作順利完成。普查全面摸清了我市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家底,反映出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新成效。普查結果顯示,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單位數量大幅增加,經濟結構布局優化調整,企業資產規模持續擴張,營業收入較快增長,高技術、數字經濟蓬勃發展,科技創新驅動作用彰顯,五年來我市高質量發展取得積極進展。
一、普查主要目的和主要工作
銀川市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的主要目的是全面調查我市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發展規模、布局和效益,摸清各類單位基本情況,掌握國民經濟行業間經濟聯系,客觀反映推動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及創新驅動發展、區域協調發展、生態文明建設、高水平對外開放、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等方面的新進展。通過普查,進一步夯實統計基礎,推進統計現代化改革,為加強和改善宏觀經濟治理、科學制定銀川市中長期發展規劃,為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示范市、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銀川篇章提供科學準確的統計信息支持。
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是一次重大的國情國力調查,自2023年年初起,歷時兩年多,我市以提高普查數據質量為核心,統籌各方力量,強化組織協調,著力關鍵環節,狠抓難點攻堅,堅持依法普查,全面有序推進工作任務,高效完成了機構組建、宣傳動員、普查試點、人員選聘培訓、普查區劃分、單位清查、現場登記、數據審核驗收、質量抽查、匯總評估等各項工作,順利通過了國務院和自治區經普辦事后質量抽查和評估驗收,普查數據質量符合控制標準。現在普查工作進入主要數據發布和資料開發應用階段。
二、普查主要數據清晰呈現全市二、三產業發展全貌
(一)摸清了二、三產業經濟總量
普查結果顯示,2023年末,我市共有從事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活動的法人單位6.16萬個,與2018年末(2018年是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年份,下同)相比,增加3.17萬個,增長106.0%;產業活動單位6.87萬個,增長95.3%;個體經營戶10.63萬個,增長27.5%。
從業人員、資產規模不斷壯大,營業收入較快增長。2023年末,我市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法人單位從業人員85.76萬人,比2018年末增長30.0%。法人單位資產總計23445.61億元,增加7472.63億元,增長46.8%;企業法人單位實現營業收入8908.57億元,增加3820.35億元,增長75.1%。
(二)摸清了二、三產業經濟結構
2023年末,我市第二產業法人單位1.12萬個,占18.2%,第三產業5.04萬個,占81.8%;第二產業法人單位從業人員28.30萬人,占33.0%,第三產業57.46萬人,占67.0%;第二產業法人單位資產總計9544.14億元,占40.7%,第三產業13901.47億元,占59.3%;第二產業企業法人單位營業收入5331.52億元,占59.8%,第三產業3577.05億元,占40.2%。
2023年末,我市第二產業個體經營戶0.18萬個,占1.7%,第三產業10.45萬個,占98.3%;第二產業個體經營戶從業人員0.53萬人,占2.2%,第三產業23.99萬人,占97.8%。
(三)摸清了二、三產業區域分布
從法人單位數量分地區看,位居前三位的是:2023年末,興慶區擁有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法人單位2.48萬個,占全市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法人單位數的40.3%;金鳳區1.52萬個,占24.7%;賀蘭縣0.59萬個,占9.6%。
從法人單位從業人員分地區看,位居前三位的是:興慶區26.78萬人,占31.2%;金鳳區22.54萬人,占26.3%;靈武市13.83萬人,占16.1%。
從個體經營戶數量分地區看,位居前三位的是:興慶區個體經營戶3.40萬個,占32.0%;賀蘭縣1.80萬個,占17.0%;金鳳區1.54萬個,占14.5%。
從個體經營戶從業人員分地區看,位居前三位的是:興慶區7.96萬人,占32.5%;金鳳區4.57萬人,占18.6%;賀蘭縣3.57萬人,占14.5%。
三、普查數據客觀展現首府經濟發展成效
五年來,銀川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寧夏考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深入推進“五八”強首府戰略,夯實經濟發展基礎,增強經濟韌性活力,高質量發展取得顯著成效。
(一)經濟實力持續增強
按照國家統計局統一部署,自治區統計局會同銀川市統計局,利用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數據和有關部門資料,并同步實施城鎮居民自有住房服務核算方法改革,對銀川市普查年度(2023年)地區生產總值(GDP)進行了修訂。普查修訂后,2023年全市生產總值為2881.42億元,占全區的53.7%,經濟首位度比2018年提高3.1個百分點。
(二)經濟結構進一步優化
產業結構持續調整。2023年第二產業增加值占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為47.4%,比2018年提高4.7個百分點。其中,工業占第二產業的比重為89.0%,比2018年提高7.9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增加值占全市生產總值比重為49.1%,比2018年下降4.5個百分點。企業數量大幅增長。從機構類型分組看,2023年末企業法人單位數量占全部法人單位數量的92.6%,比2018年提高8.0個百分點,機關、事業及社會團體等其他非企業法人占比7.4%,下降8.0個百分點。
(三)重點行業發展步伐加快
工業經濟擴容提質。2023年末工業企業法人單位增加1115個,比2018年末增長39.7%;資產總計增加2878.67億元,增長50.9%,營業收入增加2152.23億元,增長91.0%,資產和營業收入增速快于單位數量增速。建筑、房地產市場規模提升。2023年末建筑業和房地產業企業法人單位分別增加5262個、965個,比2018年末分別增長229.2%、89.7%;2023年建筑業和房地產業企業法人單位資產總計分別增加385億元、870.03億元,分別增長59.8%、33.2%,營業收入分別增加324.53億元、290.64億元,分別增長64.7%、103.2%。重點服務業高速發展勢頭不減。2023年末,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住宿和餐飲業、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批發和零售業法人單位數量比2018年末分別增長207.0%、163.7%、158.2%、148.7%、116.3%、114.8%、113.7%。
(四)高技術制造業、數字經濟蓬勃發展
高技術制造業發展迅速。2023年末,全市共有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企業法人單位32個,比2018年末增長45.5%;占規模以上制造業企業法人單位的8.1%,比2018年末提高1.2個百分點;全年實現營業收入564.83億元,比2018年增長373.5%;占規模以上制造業企業法人單位營業收入的23.2%,比2018年提高12.8個百分點。數字經濟規模持續擴大。2023年,全市數字經濟增加值1075.97億元,占全市地區生產總值比重37.3%。其中,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249.50億元,占全市生產總值比重8.7%,比2022年提高0.7個百分點;產業數字化增加值826.47億元,占比28.6%。2023年末,全市數字經濟核心產業企業法人單位共有4368個,占全市第二、三產業法人單位數比重7.1%;從業人員50820人,占比5.9%;實現營業收入789.88億元,占比8.9%。
(五)科技創新驅動作用彰顯
企業研發投入持續增加。2023年,開展R&D活動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法人單位203個,比2018年增長84.5%,占全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法人單位的41.3%,占自治區開展R&D活動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法人單位的40.3%;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法人單位R&D經費支出34.95億元,比2018年增長85.9%,占自治區52.3%;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法人單位全年專利申請量2975件,比2018年增長158.0%,占自治區的54.2%,其中發明專利申請1262件,比2018年增長113.9%,占自治區的64.6%。
總的來看,銀川市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取得了豐碩成果,普查主要數據客觀反映了五年來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新進展新成就。下一步,我們將通過經濟普查年鑒、解讀報告等多種形式陸續向社會公布更詳細的普查數據結果,積極組織開發應用普查資料,充分發揮普查數據價值,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銀川篇章提供真實可靠的統計信息支撐。
附件: